中欧科学家论坛第三期直播暨“人工智能+农业经济”线上学术会议圆满落幕,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智能化转型

318日,中欧科学家论坛第三期直播暨“人工智能+农业经济线上学术会议成功举办,会议集中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,多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、案例分享与成果展示,为农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参考与合作机遇。

 

一、 会议开幕致辞

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助理在开场时介绍道,本次会议由多家机构联合主办,旨在搭建一个跨学科交流平台,推动农业向智能化转型。

本次会议的主要嘉宾阵容十分强大,包括: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荣休教授李挥;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全国;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成员、中欧科学家论坛发起人蒋林华;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蔡译苇;潍坊 RCEP 研究中心主任魏建平。

随后,李挥教授发表开幕辞。李挥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农业面临的诸多挑战,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。同时,李挥教授着重强调了春耕秩序的重要性,以及农林领域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使命。


二、主旨报告环节

      张全国教授带来有关《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》的主旨报告。张教授介绍了在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,包括技术路线、产业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。

图片

•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:张全国教授介绍了农业废弃物的特征、资源量及其循环再生属性,强调了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。他指出,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零碳或负碳特性,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,如饲料、肥料、生物燃料和工程材料等。

• 低碳农业与碳中和路径:教授讨论了现代农业的生态危机和低碳农业的重要性,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、技术与制度创新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,提升能效、降低能耗和碳排放。他还详细介绍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四个产业化方向,包括生物氢能、生物炭、生物智能工程供热和生物液体燃料。

• 技术挑战与创新:张教授分析了农业废弃物低碳转化的技术瓶颈,如高昂的转化成本和市场需求的矛盾,并提出了发展多联产模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。他介绍了团队在生物质能源、生物氢能理论研究和技术上的进展,包括太阳能光合制氢装置和生物炭制备技术。

     蒋林华教授的报告主题是《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》他在智能算法与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。蒋教授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的结合,分享了团队在智慧农业方面的落地实践。

•  智慧农业的定义与挑战:蒋林华教授讲述了智慧农业的定义,并指出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,如劳动力短缺、老龄化问题以及耕地面积减少等。他强调了智慧农业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性。

•  智慧农业的技术应用:教授详细讨论了物联网、无人机、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。他提到,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监控和管理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。

• 团队实践与未来趋势:蒋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实践,包括智慧农机、智慧渔业养殖等项目,并预测了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,如个性化需求满足、自动化装备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。

 

     蔡译苇教授将分享《人工智能农业经济的发展原理》研究横跨工程心理学与农林经济。蔡教授以现马来西亚的AI农业经济体现了技术-市场-制度协同演化的规律:

图片

技术赋能:通过数据与自动化重构生产函数,突破资源与劳动力约束;

全球化协作:通过技术输出与跨国合作,实现产业链价值跃迁;

制度催化:政策与生态建设降低技术扩散成本,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。

这一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赶超的路径——AI为核心,将传统农业从低端生产转向高附加值、可持续的智慧经济体系,同时为全球粮食安全与绿色转型提供实践样本。


三、 闭幕总结

闭幕时,魏建平教授(潍坊 RCEP 研究中心主任)对会议进行总结致辞。在技术突破方面,他梳理出人工智能于农业数据精准采集、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显著进展;产业创新上,点明农业产业链与 AI 融合催生出的新兴商业模式;政策建议涵盖了促进农业智能化的扶持框架与激励措施。

谈及未来研究方向,魏教授指出,要深挖人工智能在农业细分领域应用,强化跨学科协同,弥补理论与实践差距。对于下一步工作,他建议,加强技术经济性验证,评估技术投入产出比;同步开展生态风险评估,保障绿色发展;提升政策可操作性,制定详细实施细则。此外,还应选取示范项目试点,积累经验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范例,助力农业智能化转型。

此次会议通过多领域专家的深入交流,全方位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农业经济融合的现状与前景。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智慧农业技术落地,再到 AI 农业经济模式剖析,丰富的研讨内容为参会者带来深刻启发。其不仅凝聚了学界与业界智慧,还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明确了方向。未来,随着技术经济性验证和示范项目推进,有望在全球范围加速农业智能化进程,为解决粮食安全、资源利用等农业核心问题注入强大动力,推动农业经济迈向新高度。

(供稿:活动组委会,审核:肖灵艳)

注:中欧科学家论坛(chinaeuropeforum.org)是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合作平台,首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已于2024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成功举办,感谢中国驻德总领馆、中国科协、中国侨联、诺贝尔奖获得者、德国英国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专家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。人民日报、CCTV、中华网、北欧时报等数十家海内外主流媒体报道。目前中欧科学家论坛签约共建备忘录的机构60余家。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拟于2025年10月下旬于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会议中心(或海德堡)举办,新增华为欧洲公司首席主持的ICT转型分论坛,和欧洲科学院院士Hamid主持的控制工程分论坛,分论坛总数达到十个,成为欧洲华侨主导的最大科技盛会。期待各位朋友出席!也欢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,提出新的想法和活动提议。期待各位学者、企业家和侨商合作共赢!